Friday, April 12, 2024

《一公升的眼泪》12/04/2024

如果有个人一天只能说一、两句话,
这种人有办法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能在社会中生活吗?
而我,现在正逐渐变成这种人。

如果有个人无法做任何事、没有别人帮助就无法活下去,
这个人有办法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可以在社会中生活吗?
而那个人,就是我。

印象中迄今只把日剧《一公升的眼泪》看了三遍,不是因为它不够好看,而是看这套电视剧需要调整心情,准备好好大哭一场。去年与我的他一起观赏《一公升的眼泪》,没想到事隔十余年,主题曲和插曲一响起,那种惆怅的悲凉感又来了,眼泪哗啦啦滑下来。

在大众书局看到《一公升的眼泪》一书,终于可以好好看看作者木藤亚也的日记啦。从以考上大学为目标,退而求其次选择高中毕业后就职,接受各方的帮助而希望自己也可以回馈社会,但最后却因健康问题而只能待在家,那种无力感真的让人窒息、沮丧。怀抱对未来憧憬却不得已放弃人生目标,唯一的希望只剩下活下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

脊髓小脑萎缩症是指负责掌管速度及平衡运动的小脑、脑干和脊髓等神经细胞产生变化以及障碍,导致身体各个部位逐渐僵硬,大至走路,小至写字、拿筷子都做不了,慢慢变得不能自理。随着身体机能逐渐变差,肺部和腹部无力,丧失说话技能与吞咽能力,瘫痪、免疫力下降、肺炎、膀胱炎和肾炎等等随即而来。迄今仍无解药可以根治,只有药物可以让病情缓慢恶化。


《一公升的眼泪》

阅读书记并对比之下,感觉电视剧里把亚也描述得太过完美,完美得不像一个人。在每个人的眼中,身患恶疾的亚也无时无刻都笑着,努力地活着,把正能量传给身边每个人。这也是医生与其他病患从亚也感受到的能量。但透过她的日记,可以理解到她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她也曾想过放弃,那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绪的个体啊!而真正具有那份正能量的,是她的母亲木藤潮香女士。每每亚也因病痛而有所情绪时,母亲总是第一个给予帮助以及精神喊话,那是身为母亲的她觉得该有的样子。顺带一提,真实的亚也并没有男朋友,日剧里麻生的角色是潮香女士希望剧组加进去的,或许是希望亚也有被爱的时候,有可以结婚的时候吧?

但辛苦的日子撑久了,难免会有些负面想法,人之常情。当亚也听见母亲与舍监阿姨的对话:“在我往生的时候,我想带着这孩子一起走。”那是对于女儿人生的无奈与不舍而做出的想法。经过十年的战斗,亚也在家人的陪同下安详地离开人世。


就是因为痛苦才能使人成长,
只要挺过艰难的今天,一定能迎接明天晴朗的早晨。

所谓幸福,究竟在哪里?
所谓幸福,究竟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每种人的性格各异,
不同性格的人互相交织,
才会让彼此感受到这么强烈的魅力。

这个世界,需要个性坚强的人存在。
只是,个性属于自己,不用擅自强加于他人身上。
然而,人类却有各自不同的解读方式, 才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又有谁是完全没有烦恼呢?
谁不是咬紧牙关,忍耐再忍耐地顽强生存下去?
妳不能总觉得只有自己最不幸,
应该要想想,比妳更不幸的人还多著呢!

为了爸妈、为了我自己、为这个社会,
我决心对漫长的人生充满希望,
从今以后更加努力地活下去。

可是我呢,难道连爱人或被爱的自由都没有吗?

梦中的我,可以自由活动、走路、奔跑,
就像以前一样自由自在......
但是回到现实中一切都消失了。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从前能做的事现在却不能做,
所以妳的苦恼自然比别人多。

为了不后悔,要好好活下去,要相信一定有将来。

即使遭到别人冷眼对待甚至嘲笑妳,
也要记得忍耐跟释怀,就当作是训练吧。

纵使再生气、再不甘心,
最后都是无能为力,只能寄托于哭泣。

因为“跑”这个动作对我而言已经成为哀愁的代名词,
朋友渐渐离我远去,
不自由的身体本身就是最大的障碍。

如果有一台时光机,我好想乘坐它回到从前。
看看曾经能跑、能走、能一起玩的我......
可是,现在的我还是得面对现实。
难道非得回到现实不可吗?
我不再想长大成人!时间停下来吧!别再掉泪了!

生命有限,时间却是无限。

一个人的时候,总感觉自己是坏孩子。

一个人享受孤独的时候,感觉只有这样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人类难道无法依靠精神力量存活下去吗?

我想变成空气一样,
让大家失去后才突然发现应该要珍惜它的存在,
而且希望自己是个性温和、容易了解的人。

这虽然是我自己做出的决定,但在经历这个过程之前,
我至少需要流过一公升的眼泪,自此之后可能还需要更多更多。

过去的事就忘了吧。
老是反覆思考过去的事,根本不可能继续前进。
人生啊,就是前进三——步,后退两——步······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能够一边走动一边思考事物。

临摹字帖上的书法很难,而没有样本的人生更是难上加难。

身体从健康剧变为残障,
这让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变化,
而且我的病情还在不断地恶化下去。
现在的我等于是在和自己战斗。

虽然找人吐苦水也不一定能解除我的烦恼,
但我还是希望有人能体会我的心情,成为我心灵的支柱。

其他的老师认为我可以自己消化、突破,
但有没有人为我想过,
我身上所背负的行李是那么沉重,
沉重到我无法站立,甚至连动都不能动了。

谁都会欲求不满啊。
在当时不顾一切地说出来不就好了?
如果总是在事后才在意被讲了什么或做了什么,
就会被当成一个只会不断烦恼的人。

但不可思议的是,却从未想过去死。
什么时候,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快乐的时光......

基督教的教义说,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场试练。
莫非说活着只是为了找寻死后的自己吗?

这让我不禁深深庆幸自己生为人,
而活在“和平”世界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祈求“和平”?

如果我一直勇往直前的话,
我的人生道路还会有阳光出现吗? 我看不见下一道光芒的所在......
因为此后的我必将孤独一人......

在医生说“不可能治愈”的时候,
我竟然希望自己的生命可以骤然消逝······
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存在呢?

苟延残喘地活完剩下的岁月,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自己的头发模样自己却无法作主,
心中的无力感已经不是靠咒骂就可以抒发了。

这些想法只是假设而已,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爱——仅凭借这一点而活下去的自己,是多么悲哀啊······
妈妈,像我这么丑陋的人,真的有办法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吗?

我想消化从妈妈那里得来的爱,再转化成对他人的爱。

我害怕一味思考死亡的未来。
我不能活动。
可是我想活下去。

有时想想,为什么非得活着不可呢?
但矛盾的是,我又想活下去。

快乐的事似乎只有吃饭、读书、写作......仅此而已。
但是对其他十九岁的人来说,所谓快乐的事又是哪些呢?

难道我的人生只能在黑暗中徘徊打转吗?
为何不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开辟自己人生的道路呢?

但我却认为:“没有健康,万事不能。”
这件事比赚钱难多了。

妈妈,我已经不能走路了。
即使抓住东西,也无法站起来了。

我一直在找寻拯救自己的那双手
但是我找不到,也碰不着
我向黑暗发出怒吼,却只得到自己的回音
从猩猩进化成人类,需要经过一段很漫长的时光,
但想不到退化却是如此迅速......

与其一味怀念失去的东西,不如好好珍惜仅剩的事物。

距离无法在家生活的日子只有一步之遥。
而我...已经放弃康复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了。

我虽然不想输给病魔,但是病魔实在太过强大了......

最该振作起来的应该是我自己,但我却是那样懦弱......
妈妈,我到底是为何而生存呢?

再过十年之后......光是想就感觉很恐怖。
所以我只能拼命活过当下。
只是为了活下去,我就用尽了全力。

现实太过残酷太过严峻
连梦想都不愿给我
一想到未来,我忍不住流下别离的眼泪
按这里继续 »

Wednesday, April 10, 2024

《四月,她将到来》10/04/2024

动物没有复杂的恋爱情感。

世上唯有人类这种动物会思考别人的想法,
所以才有趣嘛。
人会为他人欢喜伤心。

爱上一个人,就会失去一项喜好吗?

生来就决定爱好总量的人,
也许比爱好无限增加的人幸福。

爱一个人的感情,是刹那间的事。

没有一样东西是这世界不需要的,
就算是路旁的石头、夜空闪耀的星星都一样。

爱情是更丑陋、孤独的东西呢。

人们认为那一瞬间应该会永恒存在,
其实只是幻想罢了。

《四月,她将到来》

曾经也以为纯爱能永存不朽,
但现在发现,
那种爱情只在故事里才有。

人类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
对怨恨的人倒还好,
却总是无情的伤害身边爱自己的人。

爱只存在于彼此心里,
相爱的感觉,谁也无法验证。

互相了解并不代表一切。

任何人都不能否定自己的人生。

不能沟通想法,
说不定才能得到永远的爱。

幸福这个词模棱两可,
也不是可以和别人比较的东西。

只有一个方法才能让爱永存,
那就是得不到。
只有自己绝对拥有不了的事物,
才能永远的爱它。

想要吸引别人注意的时候,
人会变得无比温柔、充满魅力,
但那只是一时的。
得到之后,温柔就会变成肤浅而不负责任。

《四月,她将到来》

绝大多数人的目的,
都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爱,
而不是去爱人。

若是真爱,
应该会表现得更不体面、更笨拙。

人类这种生物,
对自己不能想像的事物才会感动。

人这种生物,
一旦身体偏离了心,
就会产生混乱。

只有接近死亡才能明确感受到自己活着。

人在恋爱中,
会有一刹那感受到自己现在还活着。

在人前欢乐笑闹只是装的,
其实害怕独处。

当人发现自己谁都不爱的时候,
就会变得孤独,
因为那表示他也没爱过自己。

人会死去,
但死去的人会回到我们身边,
激励我们活下去。
按这里继续 »

Friday, April 05, 2024

《别相信任何人》05/04/2024

克莉丝汀·卢卡斯一觉醒来,自觉比想像中老了不只二十岁,对一切事物感到陌生,包括躺在身边的男人。男人自称班恩,是女人的丈夫,耐心地解答克莉丝汀的疑惑。二十二年前遇上严重肇事逃逸的车祸,继而患上失忆症。随后,班恩拿出一本剪贴簿,那是一场火灾后,仅剩可以证明克莉丝汀获取的证据。待班恩上班后,克莉丝汀接到奈许医生的电话,他是神经心理师,热中于研究大脑记忆的过程与功能,专门治疗脑部病变的患者。

奈许医生解释道,人有两种记忆:短期记忆能储存一分钟左右的事实与资讯;长期记忆能储存极大量的资讯,并保留看似无限长的时间。失忆症分为两大类:较常见的是患者想不起近期的过去事情;另一种是大脑无法将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患者对刚发生的事情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克莉丝汀虽拥有两种失忆症的特征,但似乎能记得长达二十四小时所发生的事,这表示她完全可以将事情从短期转化为长期记忆,但却无法提取出来。之后,奈许医生把一本日记交给克莉丝汀,那是她过去几星期写下的。而日记的第一页出现令人毛骨悚然的字句:“别相信班恩”。

读着日记里的描述,克莉丝汀得知几个星期前发生的事情,偶尔也会想起一些短暂而断续的片段,有过去的成长画面,鲜少有关于班恩的画面。克莉丝汀得知自己被带到文森霍尔造影中心进行功能性MRI,即核磁共振造影,负责的医生希望可以得知她的会使用哪个部分的大脑来妳执行某些工作,如何处理记忆。奈许医生把克莉丝汀出版的第一本小说《晨鸟》交给她,里头夹杂着一张自己的黑白照,想起自己曾有过一个孩子亚当,班恩却说他已战死沙场,但克莉丝汀却闪过亚当在路旁失血致死的画面。

透过日记,克莉丝汀知道一个看似是外遇对象的艾德,在旅馆里袭击了她。克莉丝汀一度陷入昏迷状态,脑部严重缺氧导致失忆。后来头部严重受创导致有暴力倾向,必须转进精神病房與療養院。就这样过了七年,记忆从只能维持几秒钟,到一、两分钟,在逐渐拉长至二十四小时。直到某天克莉丝汀告诉奈许医生关于艾德的事,才惊觉奈许医生的全名是艾德蒙·奈许。这是曾经发生过的事,还是克莉丝汀幻想拼凑的故事呢?


《别相信任何人》

故事来到细思极恐的反转,克莉丝汀发现班恩隐瞒太多事情,包括意外的真相、为何与好朋友克莱儿失联、儿子亚当的事情、治疗的过程以及离婚的事实。当初是班恩主动选择离去,那为何却在多年后把前妻接回家照顾呢?克莉丝汀与克莱儿联络上,克莱儿代班恩交一封信给克莉丝汀,那是班恩离开时交代的。问题来了,班恩明明跟克莉丝汀生活在一起,为什么却让失联的克莱儿给信呢?还是说,这男人并非班恩?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最后章节来到高潮,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克莉丝汀被家暴而告诉克莱儿,后来竟发现儿子亚当还活着,而温文尔雅的丈夫班恩是素食者,但克莉丝汀记得班恩明明吃肉啊。克莱儿发现不对劲,在克莉丝汀形容班恩的样貌后才知道这男人根本不是班恩。假班恩带克莉丝汀到当年出事的旅馆房间,克莉丝汀这才发现他就是当年袭击她的情夫麦可。当年克莉丝汀因有点产后忧郁而认识麦可,继而出轨,但后来悬崖勒马打算回到丈夫与孩子身边,爱而不得典型的恐怖情人麦可选择毁了这一切。最后更是使手段把克莉丝汀接回家,做一对真夫妻。好可怕啊! !


人生中有一段过去,一个从前,
只是我说不出是什么的从前,还有一个现在,
而两者之间什么都不存在,
只有一段漫长、静默的虚空引领我来到这里。

记忆是很复杂的。

那个奇怪、神秘、陌生的世界,
在里头看见的不是威胁,
而是可能性。

人若无记忆的累积,
又有什么意义。

这不叫生活,,只是存在而已,
从这一刻跳到下一刻,
对过去毫无所悉,对未来毫无计划。

有些记忆最好不要拥有,
有些事最好永远忘掉。

P/s:放到发黄的一本书,哈哈~
按这里继续 »

Wednesday, March 27, 2024

《学校隐瞒的秘密》27/03/2024

故事始于一个红极一时的Youtube荒废校园灵探影片,令作者的读者回忆起一宗自杀事件。角色分别有偷窃的男同学A、无意中听见死者苏芷怡(化名)与男同学吵架的B、化学和数学老师林老师以及校工C。那间中学是香港一间寄宿学校,那时学校正面临杀校,也就是新学年会停止接收一年级新生,而当所有旧生毕业后,学校就会正式关闭。 某些学生选择转校,留下来的学生则选择继续读到毕业。

A当时有个偷窃的坏癖好,偷来的东西会藏在学校天台的杂物室。 天台的门只能从外部打开,因此某一天被数学老师林老师逮个正着。师生俩离开时,读者发现林老师没把天台的门关起来而提醒他。四天之后,学校发生女同学跳楼事件,身首异处,死状异常恐怖,头颅却不知所踪。A觉得林老师是故意不关天台的门。

B看过A的投稿,怀疑A就是与苏芷怡起争执的男同学,原因是吵架内容提及A偷来的赃物。B怀疑是A特意把死者关在天台,令求助无门的死者选择跳楼逃生。

校工C因弄伤脚而被迫转为工作较轻松的校工。因跛脚而时常被学生们嘲笑,后来发现学生打死偷渡客并打算焚尸时,更加记恨他们。事件发生当天,他看见林老师拿着长发沾满鲜血的头颅逃离现场。

林老师发现学生们害死偷渡客,打算替他们隐瞒,并承诺会处理尸体。看来他对尸体有莫名的癖好喔。


《学校隐瞒的秘密》与神秘的黑信封

实习老师Miss Lee听过学校闹鬼的事,其他老师也纷纷转校,唯独她暗恋林老师而不舍离去。但在室友发生事情并精神错乱之后,看来学校隐藏着恐怖的秘密。

那个年代总有拐子佬,长期为不能生育的客户提供“货源”,但其中一个大客户却只要求九至十岁的男童女童,而且送货地点竟然是寄宿学校的校长办公室。曾经有人看见苏芷怡使用只有校长可用的通往校长室的电梯,难道她是校长的“子女”?

已经移民的男同学阿豪(化名)不忿学校的规则只是限制一般学生,某些同学貌似校长的“子女”与舍监却获得厚待。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人在学校里养僵尸,后来发现是邻居失踪的患智力障碍的女儿。提及苏芷怡,阿豪怀疑她因某些原因被关在储藏室里,四天后离奇死亡。

终于轮到苏芷怡的告白,真相快水落石出了? 苏芷怡小时候被拐子佬告知被父母卖掉了,跟着新父亲在寄宿学校生活,更被灌输扭曲的教育和价值观。这导致事发前四天被林老师关在天台时,她不敢对外求助,更因此被校工性侵。后来她被关在宿舍的储物室,再被“兄弟姐妹”拖出来愚弄,最后被舍监推下楼。


黑信封里的隐形信纸、学生证、紫光灯

没想到信里透露了真相啊

第一次拜读蓝橘子的作品,没想到他的恐怖小说还蛮惊悚的。加上这小说还附上好玩的游戏,不错不错。

人的记忆非常奇妙,
当经过年月洗礼,记忆会变得零碎。

人在做,天在看...
做了坏事不要以为没有后果。
报应不一定报在你身上,或许是报在你最亲的人身上。

鬼故事恐怖,但人更加恐怖。

这世界什么人都有,
而且大部分都是坏人。

现实就是这么无能为力。

鬼会吓人,但不会无故害人。
但人会。

所有鬼故事都是人为。

这世界有很多人都假装成疯子,
只为了哗众取宠搏取大家的注意。
此外还有少部分疯子假装成正常人...

人的大脑,就是喜欢将独立发生的事情连贯在一起。

要得到想要的,就必须付出代价,承受后果,
尤其那东西本来不属于自己。

如果拼图只完成一半,会让人失去动力。
如果拼图只缺几块,付出多大的代价也会想完成它。

不是每件事都可以道歉之后就当作没发生过。
按这里继续 »

Monday, March 25, 2024

《研究怪物的人》25/03/2024

犯罪侧写源于197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行为科学小组(Behavioral Analysis Unit, BSU)制作的连环杀人犯报告,而后被概念化成为用以实际犯罪侦查的一种行为调查方法。犯罪现场鉴识科(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CSI)负责执行犯罪现场调查工作,而犯罪侧写师负责重建犯罪现场,结合案发现场的科学迹证、犯罪者遗留在现场的犯罪特征及心理痕迹、分析罪犯的犯罪动机与目的,以制定犯罪嫌疑人的逮捕及审讯策略,从而支援犯罪侦查。

熟悉韩国重大案件的都知道,韩国过去杀人罪公诉时效为十五年,加上当时的侦察科技并不发达,很多案件自然成了悬案。随着时代进步,韩国杀人罪公诉时效于2015年被废除,这意味着侦查机关不管用何种方式都会追查到底,善用新兴科学技术,找出过去案发当下没能查出的迹证,令案情真相大白。犯罪侧写师就能起到重要作用。

韩国的犯罪侧写史源于1990年后,IMF导致韩国经济环境急遽改变,犯罪者遗留在犯罪现场的证据逐渐减少。于是,韩国警方关注起犯罪防治,研究类型罪犯的倾向变得必要。于2000年,韩国首尔地方警察厅科学搜查系成立犯罪分析组,专责犯罪分析工作。于2005年特别采用十五名心理学与社会学专家为警长。同一时期,柳永哲事件、郑南奎事件、华城连环杀人案件等重案犯罪频发,韩国警察厅于2006年成立犯罪行为分析组,负责管理与支援韩国全国的犯罪分析工作。于2016年,警察厅科学搜查部门职务制度全面改组,科学搜查中心被升格纳入科学搜查管理官体制,警察厅科学管理官下有鉴识科学机关与犯罪行动分析组,分别负责科学搜查与犯罪分析。犯罪侧写小组在韩国警察职务制度的正式名称为“犯罪行为分析组”。


《研究怪物的人》

犯罪侧写即分析人的行为,性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理论都说明性格对塑造人类行为之影响。 也就是说,每个人对相同的刺激存在不同的行为反应,体现个体的性格。犯罪侧写包含了许多范畴:罪犯侧写(Offender Profiling)、地缘侧写(Geographic Profiling)与连锁侧写(Linkage Profiling)等等。罪犯侧写不仅侧重在分析罪犯,也可分析目击者、证人或案件相关人士的证言或说过的话。地缘侧写是用来预测犯罪者居住地区、主要活动范围,和下一次犯罪可能地点的分析技巧。连锁侧写是当发生多起案件时,用来判定哪些是同一罪犯所犯下的侧写技巧。

书中提到的异常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看似相似的症状,让我感到迷惑。它把出现异常行为(Abnormal Behavior)的人分为:
1. 异常行为者:个体受到多样化复杂认知、情绪动机与行动的影响,出现不适应社会的行为特性
2. 精神疾患(Mental Disorder):个体背后隐藏的不适应心理,出现特定的异常行为


大名鼎鼎的柳永哲案件与郑南奎案件不时被谈论,其犯罪行为动机背后展现出了转移(Displacement)、仿同(Identification)和投射(Projection)等的心理防卫机制。他们将自己的犯罪原因,归诸于腐败不公的社会,然而那不过是他们把扭曲的怒气发泄到弱者身上罢了。两人都呈现了透过极端犯罪行为破坏他人,以达到心理满足感与恢复自尊,追求病态喜悦的特性。

美国社会学家Robert Merton曾说过:“很多时候,人的脱序行为要归因于经济失衡。”但权日勇并不认同,那是每个人都处于同样萧条的大环境中,这些连环杀手不但不努力走出困境,反而极力扭曲现实,认为是社会造成他们的愤怒及攻击性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上,攻击性和愤怒有着不同的定义,普通人不会因为愤怒而任意攻击他人。愤怒是情绪,而攻击是实践。临床心理学指出,当人在愤怒时,或处于采取攻击的情况下,却不进行攻击,才是反常的。人类天生具有攻击性,面对威胁的事物会以挫折复原力和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自救。

人类的攻击性区分为:
1. 直接攻击:物理攻击(工具性攻击),不涉及个人情绪的攻击行为
2. 间接攻击:非物理攻击(网络暴力)


性暴力是指对他人施以身体暴力伴随物理力量,构成刑法强奸罪,或强制猥亵之典型性暴力犯罪。其形式多元,包含单纯的强奸犯罪、近亲之间的性暴力,和利用社经地位阶级的性暴力犯罪。随着时代进步,进化并演变成数位性犯罪。数位性犯罪涵盖范畴甚广,是以数位机器等资讯通信技术为媒介,非法摄影、非法散播、储存与消费等行为,对当事者进行性方面的折磨。其中最著名的性犯罪案件为赵斗淳事件、Sora.net事件、AVSNOOP网站、暗网(Dark Web)以及Telegram N号房事件。

性犯罪者被分为:
1. 愤怒型性犯罪者:以暴力或虐待身体为目的、具有仇女心态
2. 加害型性犯罪者:有着异常心理,藉由破坏他人生活满足自我
3. 行使权力的性犯罪者:认为自己拥有支配他人的强大力量,对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女性或年轻女性下手


性犯罪者普遍存在偏差的观念,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个人性偏好(Sexual Preference),并非犯罪。权日勇认为认为必须对性犯罪者施以严惩,不应让他们回归社会,并在服刑期间对性犯罪者施以能改变心理状态的教育与心理治疗。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Edward T. Higgins提出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主张个体的自我概念(Self Concept):理想我(Ideal Self)、应该我(Ought Self)以及现实我(Actual Self)。自我概念是对自我的认同,但并不代表自尊。自尊是对自己的评价,评价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随机杀人犯为满足自身异常心理需求的共同思维:
1. 相对剥夺感:认为自己和普通人相比,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情绪
2. 无力感带来的愤怒情绪:无力是表面的假象,内在的攻击性正在增加
3. 与无力感相近的其他情绪:感受世上一切都是不公平,内心积累愤怒


随机杀人类型:
1. 犯罪者受到某种刺激时的过度反应: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无法解决造成自身痛苦的挫折才诉诸暴力
2. 犯罪者无缘无故攻击人:一次性的冲动型犯罪,发泄积累的情绪、心怀攻击意图、随机攻击了巧遇不特定人的犯罪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指某人在现实或社会关系的适应功能发生障碍的异常性格,属于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障碍。
1. A型: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
2. B型:剧烈起伏的情绪、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3. C型:强迫性、回避性,源自于害怕与恐惧


最常听见的的是思觉失调症(Schizophrenia)以及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思觉失调症是指认知、情绪和行动上出现了思想与情绪障碍的精神疾病,主要相信没有科学根据的事;妄想症则是指出现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妄想症状,幻想内容是基于可能发生情况所延伸的内容。思觉失调中最常见的妄想是关系妄想(Delusions of Reference),患者相信周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必然与自己有关。妄想症的其中一种类型是被害妄想,患者主张自己被伤害,表现愤怒或施暴。在精神分析学的实际案例上,当个体在成长期时受到养育者的过分关注时,长大后出现很容易会出现被害妄想症状。一旦病情恶化,他们就会憎恶社会,继而做出冲动性攻击。

仇恨犯罪称为偏见动机型犯罪(Bias-motivated Crime),是由加害者的偏见同步化而成的刑事案件。仇外现象(Xenophobia)指本国人对外来移民产生了茫然憎恶或恐惧情绪。

精神病态者听似毫无章法地随机杀人,事实上并非如此。其代表性特征是善于利用心理,并活用情境式的犯罪,不择手段想控制周遭的人。他们的共感能力与交流情感能力低落,难以感知他人的痛苦。所以我们必须多加留意具有虐待动物倾向的青少年,这会逐渐发展出异常心理。比起以合理的方式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他们多会通过虐待动物消除外界的刺激与压力,以追求心理稳定。

本书更是探讨近年来猖獗的网路博彩业,某研究表明人们会赌博成瘾的最核心原因分为两种:
1. 赌徒谬误(The Gambler's Fallacy)或蒙地卡罗谬误(The Monte Carlo Fallacy):处于有朝一日会捞回本的错觉与谬误
2. 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认为自己掌控着全局


沉迷赌博的人分为:
1. 追求刺激型:好竞争,追求冲击性或刺激性事物的倾向
2. 逃避现实及适应障碍型:渴望脱离现实


犯罪理论与实务是相符的。

公平的真正意义是,
努力的人和不努力的人应该享有不同待遇才对。

如果理论与实务之间有落差,
两者中必有一者是错的。
按这里继续 »

Tuesday, March 19, 2024

《小儿子》19/03/2024

偶尔看看小品也是不错的。

《小儿子》

要同情理解他人之痛苦。

人生会有更多当时让你猝不及防的严厉惩罚。

生命有时就是要花比你现在十五岁还要长两倍、三倍的时光,
才让你完整,长出丰满成熟的你。

有些小事,真的流过就算了。

其实每个时代每个切面。

人世要让你尝尝苦是啥滋味时,
那个苦真是锥心断肠。

不是强大才能柔慈,
那是错误的描述和想像,
也许神赠礼给他的生命。

不是成为一个强者,
而是一个无比自由者,
嬉耍胡闹,永远来劲,充满好奇,
像一只丑姿势划水的快乐海豹。

永远不要把自己放在那个安全的圈圈里而缴械了。

生命有阴就有阳,有黑就有白,
要学习多角度看世界啊。

人在跌到最绝望的境地,
还是爱自己的脸皮子,
那比身体还更是他最后的东西了。

我们所设计的观测方式或选择的维度,
它们决定了我们最后所看到的景象。

你总希望你生可以经过很多条河流,
不要因某一条河流的窟窿或险滩就困绊住了。
按这里继续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